新闻

2025年4月
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宣道会叶绍荫纪念小学 - 2025年4月
STEAM教育成效显著 兼顾人文与科技 建构创科综合能力
宣道会叶绍荫纪念小学近年积极推动STEAM教学,以专科专教的方式展开编程教育和电子学习等课程。去年,学校获颁「Apple Distinguished School」,成为全港八间获得此荣誉的学校之一,肯定了学校在推动电子学习方面的努力,并提升了学与教的效能,启发学生的成长。然而,徐式怡校长明白在人工智能(AI)时代,教育必须突破传统框架,平衡科技应用与人文价值。因此,校方在积极推动编程和人工智能教育的同时,也融入了资讯素养的元素,教育学生慎思明辨,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取得平衡,以应对常识科分拆的冲击以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。
贯彻跨科协作教学 以人文角度学习科学
「AI时代的领袖需要拥抱科技,亦需在理性与人文温度之间找到平衡点。我们致力培养学生在科技洪流下,具备批判思维、独立思考、情感交流的能力。」徐校长指出,学校的校本课程选择人文议题作为切入点,引导学生运用高阶思维进行分析,并利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。例如,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气候变迁的国际议题时,运用科学课中学到的省电和能量转换原理,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的问题。
随着常识科将分拆为人文科与科学科,常识科主任温芷雅老师表示,学校将致力于深化人文与科学之间的跨学科教学,力求两科之间的平衡,并避免完全隔离。学校亦将继续贯彻多年来专科专教模式,以科学探究为核心,将人文与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。
PoE 科学探究架构 实践中学习知识
在科学教育方面,学校推行PoE(预测、观察、解释)科学探究框架,让学生从预测开始,大胆假设,然后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,最终整理并解释结果。这一系统化的科学思维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能力。
目前,校内多个科学课题均采用PoE的教学策略。例如,在五年级的电路课题中,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辨识导电体和绝缘体。老师会提供各种材料,让学生预测哪些材料可以使接入闭合电路的灯泡继续发亮。预测后,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接驳闭合电路,并测试不同材料,从中观察得出结论:「金属是导电体,而大多数非金属则是绝缘体」。
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,培养他们的科学家精神,老师会提供一些高阶材料作为挑战,例如石墨。学生通过预测和观察来探究其特性。另一位常识科科主任蔡曦晴老师分享道:「石墨属于非金属,通常用来制作铅笔芯,但经过实验,同学们发现石墨也能使灯泡保持明亮,从而探索出更多特别的例子,完整地建构导电体与绝缘体的概念。」
延伸课题教学 启发创科兴趣
罗建洋副校长指出:「近年来,创新科技领域实现从编程到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,因此我们制定前瞻性的教学计划,希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路。」学校系统化设立了科创组,并与常识科保持紧密合作。科创组每周有两节课,旨在让学生了解常识科的延伸课题。课程围绕「电脑与生活」、「媒体资讯素养」、「编程」及「STEM创科」四大范畴,分阶段融入不同年级的教学。
以一、二年级为例,科创组引入适合低龄学童的Matatalab工具,从一年级开始提供初阶的编程教育,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编程概念,并在他们心中播下应用科技的种子。科创及电子学习组组长伍咏诗老师表示:「小朋友不仅可以初步认识Matatalab,还能亲手操作,学习编程、序列指令等知识与技能,规划机器人的移动路径,从操作中建立逻辑思维,进而发展创造力和对科创的兴趣。」
奠基知识体系 掌握人工智能
在数码时代,人工智能的盛行使得使用者只需下达指令(Prompts)即可获得答案。然而,人工智能仍存在一些局限,如逻辑思维和指令清晰性等,因此学生更需要学会有效驾驭人工智能的方法。校方认识到人工智能中存在真伪交杂的问题,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教导学生辨别资讯的真伪,并逐步建立知识体系,帮助他们掌握使用人工智能的技能。到了六年级,当学生已具备资料处理能力并拥有一定的基本知识时,学校将PoE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轴,确保学生具备足够的能力善用人工智能。同时,学校亦强调正确运用资料的重要性,因此在课堂中教导学生提取和归纳资讯的方法,例如使用列表、脑图和时间线等工具,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驾驭并善用人工智能,辅助他们的日常学习。
比赛为本创设平台 资优尖子发展潜能
为培养在STEAM方面有潜能的学生,学校设有STEM小组和「叶小机动战士」两大专家资优小组,从四年级开始奠定基础,五六年级则深化学习,培养他们成为新世代的科创人才。学校以比赛为基础,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发明比赛,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实践所学知识与技能,发挥创意,将STEAM学习转化为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,并扩展视野。
STEM小组专注于发明竞赛,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。科创及电子学习组的伍咏诗老师及曾丽莹老师表示:「我们强调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,尽管同学的想法可能很有创意,但在课堂上未必能实行,因此学校设立了STEM小组来发挥他们的创意。」例如,在「常识百搭」全港性比赛中,同学的作品「『水搞』灌溉大师」和「守护号」分别获得第26届及第25届的杰出奖。
「叶小机动战士」则以机械技术为主,分为上下学期,专注于机器人比赛。例如,上学期参加的Vex IQ 机械人比赛,要求学生在相同机械基础上设计最高效的得分路线。该比赛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技能和策略思维,更让他们从「完成任务」过渡到「优化解决方案」,在参赛过程中不断改良机器人。
学校透露,下学期将开展手动无人机课程,让学生了解无人机的结构原理及操作。在比赛为本的模式下,学生能够获得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机会,有助于他们在学术领域的发展和兴趣的挖掘,为升读心仪中学打下良好的基础,帮助他们顺利过渡至中学课程。
Learn locally, Learn locally, Think globally 以创科知识回馈世界
「Learn locally, Think globally」是学校推行STEAM教育的重要理念,旨在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,让他们认识作为世界公民的责任。罗副校强调:「我们希望小朋友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,而是引导他们思考所学知识与技术如何回馈社会,解决社会问题,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。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,更是态度的启发。」近年来,学校带领学生参加英国和大湾区等国际赛事,要求他们以全英文报告专题,主题涵盖极端天气、全球粮食短缺、人口老化及医疗科技等国际议题。这不仅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、训练语言表达能力,更有助于培养世界公民意识。
得益于多年来的专科专教政策,教学团队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制作校本课程,提供前瞻性的教学安排。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,学生逐渐取得佳绩,有同学在国际赛事中夺得全港亚军,并获邀参加英国剑桥交流之旅,与当地医科生共同上课,获得教授的指导和推荐信,肯定他们的努力与态度。今年,学校再接再厉,派出的三支队伍成功晋级总决赛,胜出者将有机会前往美国史丹福大学交流。罗副校补充:「我们希望学生学会关爱与同理心,他们在比赛中不仅需要具备知识与技能,还要学会面对失败,理解失败,永不放弃,并尝试解决问题。」
强调国家安全与资讯素养 编织数位生活安全网
在国家安全教育政策的背景下,学校对网络安全和资讯素养议题尤为重视,采取渗透式教育,培养学生的资讯素养。例如,在校园的不同角落贴上有关网络安全和资讯素养的二维码,让学生在经过时可以用平板电脑扫描,参加资讯素养的问答游戏。学校借着散布一些虚假资讯,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识学校发布内容的真伪,从而在提升对网络安全和资讯素养意识的同时,通过趣味的方式鼓励自主学习。
此外,学校计划在下年度将资讯素养课程与生活课程相结合,以适应社会数位时代的发展,教育学生如何「编织」数位生活的「安全网」。曾老师表示:「我们相信资讯素养与小朋友的生活息息相关,希望协助他们逐步建构关于网络安全与资讯素养的学习历程。」
贯彻资源共享理念 推动STEAM教育发展
罗副校指出:「小朋友在幼稚园阶段已具备逻辑思维能力,学校与区内幼稚园展开长期合作,设计编程启蒙课程、比赛和交流活动,并充分利用小学的校舍、资源、器材及专业团队进行共享。」这一模式不仅减轻了幼小衔接的适应成本,提升了资源运用效益,还推动了学界STEAM教育的发展。此举获得美国Matatalab Studio总公司的肯定,成为全球第一间Showcase学校。
与此同时,家长同样是STEAM教育不可或缺的持份者,学校近年来透过英国剑桥交流等活动,让教师与家长合作引导学生实践目标,从协助意见磨合到建立团队精神,共同见证学生成长。家校理念的一致性促进了无私投入,形成了教师、学生、家长及社区的跨域协作网络,使学子成为最大的受益者。